產業大不同,做到死 VS 賺到死
已更新:7月15日

以前覺得錢很好賺,雖然不是多有錢,但也不會覺得很辛苦、生活很吃力等等的問題。
一直到最近才有了不同的體悟;就讓我慢慢的跟大家分享。
一開始在資訊業的日子
以前我是唸資訊的,出社會理所當然就是往這個方向發展。從還沒出社會就在學校裡面接案、參加了學長的創業團隊、出社會更是很多點子想發揮、也去過不同的網頁公司、創業團隊。
雖然自己在創業的時候就是一直在燒自己的錢,但就是不會覺得錢不夠用。因為這個產業要找工作相對容易,每個月薪水也蠻不錯的;做自己喜歡的事、優雅的喝杯咖啡、寫寫 code,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、吃自己喜歡的食物,真的是蠻愜意的生活。
(學生)轉職扭轉人生?
前幾年有做線上課程,也輔導一些學生轉職,從別的行業變成網頁工程師,他們的感動讓我有點訝異,似乎是扭轉了他們的人生一樣,那時候我沒有太深的體會,只是覺得的確在薪水上,資訊這行業是蠻不錯的。但陸續會看到很多學生想進入這行,成功以後真的好像人生發達了一樣,對於一直在這個產業的我來說,真的沒有太大感觸。(王子病?)
(自己)轉職也扭轉人生(反向)
一直到最近這兩年的疫情爆發以後,我直接奔回台東。一方面想說待在台北人太多很辛苦,一方面想說剛好返鄉吧,就這樣回去了。回家以後,要繼續做網頁相關其實也是可以,但在這些年的工作裡面,雖然整體工作是愜意的,但其實整天人都不在現場,總是在腦子裡面飛,一直在想程式的東西。如果你跟工程師當朋友/同事,你會發現我們在放飯時間也是在想程式要怎麼寫,人總是不在現場。
我想多一點真實的感覺,程式這一塊也不是不喜歡,但想多接觸真實世界一些,所以回台東以後就想玩玩其他有興趣的事情。
其實幾年前的我們真的比較好過,即使在資訊界也是這樣。以前開發一個簡單的應用有機會賺大錢,市場缺口也很大,做一些嘗試就有機會賺到錢。但現在缺口幾乎都沒了,應用大家都開發過了,時代真的不一樣了。
而我回台東以後,發現自己做的線上課程也開始快沒市場了。因為我做課程是非常認真的那種(真的要賺錢的不能做這種 XD),希望自己的內容很實用,可以讓大家可以快速吸收,學以致用。所以通常都是花三個月不眠不休做出非常淺顯易懂、很有系統的課程。但這個時間成本根本賺不回來,連時薪都沒有。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,我覺得要另謀生路。
剛好那陣子在研究料理,國外有一個課程系統叫 MasterClass,就是請一堆超大咖的人來上課,尤其料理的居多。像 地獄廚房的 Gordon Ramsay,還有很多很棒的老師的課程。那時候上得很爽,做一些基本功也覺得比較有心得,就陸續開始研究一些料理,還趁一次朋友生日,做了韓式炸雞給他們吃(結果她們超喜歡的)。
從「資訊業」到「餐飲」
所以我就開始嘗試做韓式炸雞,在台東開一個自己創立的韓式炸雞「hangout 很鬧 / 韓式炸雞」。
研發的時候很有趣,看到自己的炸雞越來越好吃,從原本跟老師學的(網路上的內容),後來發現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善,越炸越好吃~簡單來說就是老師藏招、或者覺得教完整的太難,就教簡易版的。
準備的差不多了,開始營業。第一天試營運,直接快哭出來。
早上備料、傍晚出餐、結束後清理餐具,可能還要備明天的料。隔天一早還要去買雞肉。光是第一天要開始收的時候,已經忙一整天,9:30PM 了,但才正要開始整理而已,就覺得天啊好崩潰。
這個崩潰感真的不是說一句「天啊好崩潰」就可以解決的,說實在前陣子做這個韓式炸雞,真的是我這輩子最累的時候。記得前幾年有人去馬來西亞採訪當地的小吃,他們都很好吃很有名,但他們全部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女兒接下自己的產業,因為他們覺得太累了,不希望自己的兒女這麼累。做了這陣子的韓式炸雞,真的可以體會。
沒生意的時候真的很痛苦,做也不是、不做也不是。有生意的時候也很崩潰,因為忙得要死、沒得休息。真的是沒生意也崩潰、有生意也崩潰的產業。
然後就這樣死撐活撐,撐了大概 9 個月嗎?後來來了一批雞肉肉質太硬根本不能用,就直接收掉了。謝謝那批雞肉 XD
然後比較一下這 9 個月,沒生意、沒賺錢也是弄東弄西,每天要營業還是要備料。有生意的時候就更辛苦一些,然後賺的錢嘛,基本上還沒做起來,所以都是賠錢的。也包含我不做炸雞之後,被朋友找去他們的咖啡店幫忙,看了他們的人潮,其實算蠻多的,但賺的錢也是很辛苦,於是逐漸理解這個產業。
這些做吃的,每天一早就起來忙、可能要去市場買菜,然後就要一直整理、挑菜、處理肉品等等。然後開店營業。一天結束以後,收拾,準備明天的東西。日復一日這樣,非常辛苦。
應有的酬勞?
但我不懂的是,這麼辛苦之下,卻得不到應有的酬勞。一般真正的利潤,大概只有 3 成,也就是你買 $100 的便當,$33 是食材成本,$33 是營運成本,剩下的 $33 才是他們賺到的錢。真的是做的要死要活,也沒賺多少耶。然後回頭看看之前的行業:工程師,雖然也有辛苦的地方,但跟做吃的相比,真的是輕鬆很多(至少勞力上輕鬆很多)。
韓式炸雞那陣子,我真的覺得能活下來真的是運氣不錯(我說自己的性命,因為自己身體其實不是很好,不好好顧其實很危險)。我那陣子真的每天都有持續做一些瑜珈顧身體,不然我覺得我幾個月前要死掉真的是蠻容易的。然後跟工程師的時光相比,真的是:開心。
資訊業的愜意感
寫程式會卡關,但破關以後很爽很有成就感。而且卡關的過程也是有薪水拿,反正最後功能有做出來就好。下班以後可以很自由的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,跟朋友吃吃飯、喝喝酒,聊聊天敘敘舊。早上做吃的人起床在忙的時候,我們還在睡覺;我們下班以後去吃飯,也正是做餐飲的上班時間。我們吃完回家睡覺才是他們正要收拾的時間。這樣的工作時間比之下,我們的薪水卻是比較高的。造成這樣的結果,當然有很多理由我知道,但他們提供的是我們生存下去的食物耶。
總之這兩年,讓我看清了一部分,原來慎選行業真的蠻重要的。我以前真的覺得反正去工作就好啊。想想出社會如果只是去便利商店上班,其實每個月大概就是讓自己溫飽而已,替自己的未來鋪路什麼的,說實在真的是蠻困難的。以前因為興趣跑去做蘋果電腦的 sales,同事也是苦哈哈的覺得自己未來很朦朧,但因為我自己隨時可以跳回資訊產業,對於這種無助的感受力很低。如果我只能選擇服務業、賣賣蘋果電腦賺那一點微薄的獎金,我應該也是覺得自己未來很黯淡吧。也慢慢可以理解之前輔助轉職的學生,他們的感受了。
快速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
如果說真的要儘快賺到第一桶金,畢竟錢滾錢真的是比較快,人生比較輕鬆一些,慎選職業真的是蠻重要的。我們以前做網頁就發現,同樣是網頁,做設計跟寫程式,兩者的薪水天差地遠,很替設計抱不平,因為他們也是花了很多精力跟時間在學習跟創作,只是程式在這個世界目前的需求就是比較?重要?總之時薪可以直接 1.5x 沒問題。
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寫程式,像我就不適合會計、甚至很多工作我都不適合。我的意思是:
如果你有選擇(其實你有),可以聰明一點,從選項裡面選一個可以讓自己比較順利的產業。等賺的差不多了,有其他想做的事情,再把他當興趣去做就好了。
這樣講可能很含糊,舉個例子:
我現在會的技能可能是:寫程式、做料理、做設計。
這幾項其實稍微接觸過就可以知道,辛苦程度大概是 料理 > 設計 > 程式,賺錢程度則是恰恰相反。
所以如果是現在的我,會以寫程式為優先,先讓自己生活比較好過,設計、料理可以當興趣或是用比較不費力的方式去經營。
譬如料理正職可能就要去餐廳打工、做廚師,但比較愜意的方式,可能是做做飲食的 YouTuber。一樣的技術,呈現方式不同,在花費的心力、時間、跟成效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。
關於如何聰明的賺自己的錢,以後比較有心得再慢慢跟大家分享。今天先就產業大不同的心得跟大家聊聊,希望大家也可以輕鬆賺到自己的生活。